【小常識補充】
目錄:藝術風格與畫派
1、文藝復興
2、巴洛克
3、洛可可
4、象徵主義
5、裝置藝術
繪畫技法
1、拼貼
2、分光法
3、線影法
4、透視法
5、構圖
色彩學與光影技法
1、原色
2、補色
3、色相
4、色調色度與明度
5、其他影響顏色的因素
藝術家
1、阿爾豐斯.慕夏
藝術風格與畫派
文藝復興
15世紀初期的一個新藝術運動。但影響層面不光只是藝術,遠及器物、科學、哲學、宗教乃至歐洲整體文化發展。是對中世紀美術(主要關心宗教和生死)的一種反骨行為。
藝術家們開始關心現世與自身生活,並且考慮將它們將入畫作中。
注意!此時的繪畫開始有了明暗法與透視法。也就是有了『光影』和『空間』的概念。
正因為這個時期藝術家的努力,如今的漫畫才有許多光影與透視技法可供學習應用。
延伸閱讀:濕壁畫、文藝復興三傑、明暗(對照)法
──────
巴洛克
原指一種很大、形狀不勻稱的珍珠(Baroque─西班牙、葡萄牙語中『變形的珍珠』)。
原為帶貶義的形容詞,今日單純指17世紀左右的藝術創作風格。
最早出現在義大利,與反宗教革命有關(但巴洛克藝術本身是用來服務教會的)。
它的特色是:
1、裝飾豪華、同時具有宗教色彩與享樂主義色彩(大多以歡樂的的故事與畫面為主角)
2、強調藝術家的想像力(開始有分別以物與人為主角做速寫,結合至畫面中的『想像畫面』,也就是現代的合成!但合成工具是腦子與畫筆。)
3、運動與變化
4、關注物體的空間感與立體感。常在畫面中堆砌大量物體使人眼花撩亂。
5、畫作故事性。
6、考慮光的時間要素(例:上午與下午的光影強度有所不同)
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家開始大量使用畫面訴說聖經、神話以外的故事,而不是單純的人像與頭像。
一些畫面華麗的繪師(例如:尚月地、金子一馬),確實是從這個時期的畫作獲得了創作方向與靈感。
延伸閱讀:巴洛克建築
──────
洛可可
原意是貝殼上堆砌的螺旋狀紋路。在法國產生。
保有一些巴洛克的傳統,但不再是為宗教服務的藝術。洛可可在法國發展時,曾受到中國風的影響。
幾個特點整理:
1、用色清淡(以色彩學來說,大量使用明度高、彩度低的顏色)、甜美(粉嫩的抹茶淡綠色、天藍色、粉紅色等大量出現在畫面中)
2、大量描繪日常生活
3、營造柔軟的氣氛
4、多為裝飾性畫作(即可供人擺放在家裡的裝飾品)
5、使用許多弧線、曲線
其實一些單純用代針筆、針筆與原子筆現稿描繪畫面的繪畫技巧中,不少確實出自這個時期熱愛線條的藝術家們,對於線條的瘋狂研究.......
延伸閱讀:洛可可的藝術風格、巴洛克與洛可可差別在哪?
──────
象徵主義
對於這個詞各位應該不陌生......最常看見這個詞彙出現的場合是新詩評論文章。不過在這邊提到的是美術史上的象徵主義。
反對寫實與印象主義。
特色:認為繪畫要表達情緒、夢想和個人理念。
但象徵主義的背後是乏味、空洞的。因為畫面採取主觀的表現方法(亦即畫什麼只有我看的懂),很大機會令觀賞者看的一頭霧水。
採用色線條輪廓、喜愛幻想神祕的題材、用畫面表達夢境與精神世界。
這個時期極大地發揚了文學與繪畫上,用『其他事物象徵另一事物』替代性畫面(例如:用花朵象徵愛情、翅膀象徵自由、皇冠與權杖象徵權力等)。
延伸閱讀:象徵主義(維基百科頁面)、
──────
裝置藝術
被廣泛應用在1970年代中期以後。受到達達主義『身邊的現成物也可作為創作素材』影響
藝術家開始大膽使用生活中的現成物品來作畫與創作。
與環境藝術的理念不謀而合。與傳統雕塑不同,因成品具有裝飾性而受到大眾歡迎。
換句話說,是:為了一個特定空間所創作,必利用此空間某些特質的藝術表現方式。
延伸閱讀:達達主義、普普藝術
繪畫技法
拼貼
一種繪畫技法。
指使用紙張、不片等素材或其他材料,將素材黏貼在畫布或相似底面上的藝術作品。
現在也應用在照片合成技術上。
──────
分光法
將兩組原色的色點相互錯雜而不融合,遠觀可以獲得較明亮的輔助色。
也就勢將不同亮度明度的兩種色彩從淺到深依序排列。可以加強色彩的明度與閃爍性。
──────
線影法
一種用來打陰影的繪畫技巧。在畫面上使用距離很近且平行的線條,來描繪出不同的色調區域。
如果使用兩組交叉的平行線條則為『交錯線影法』。
SO...各位沒有看錯,漫畫中不使用網點的陰影都是這麼畫的!這就是畫漫畫與素描的基礎技巧啊!
如果使用鉛筆、碳筆或者墨水筆等能控制力道大小的素材配合線影法,能製造相當豐富的畫面明暗變化。
──────
透視法
為了因應如何在平面上產生三維、四維空間而產生。除了基礎的三點透視法外,魚眼透視(五點透視)、多點透視也是漫畫與美術作品中偶爾會用到的繪畫技法。
延伸閱讀:透視法(僅到三點透視為止)、維基百科透視條目、空氣遠近法
──────
構圖
將物體透過安排與組合,用以突顯或淡化物體本身的經驗手法。
通常分為前景和後景、主體與客體。
延伸閱讀:黃金比例
色彩學與光影技法
原色
不可透過其他顏色混合得到的『基本色』。
【CMYK色彩空間】(消滅型原色)
黃色、青色、正紅色為『色彩三原色』會越混越暗。
三種顏色因疊加越混越暗,彩度、明度接隨著混色次數與量的多寡而下降。當三種混合色顏色飽和度調至最大時,理論上會呈現黑色。
也是彩色圖片輸出時最常使用的模式。
例:書的反光面(是黑色的,光本身才是白的,所以書的反光面其實是黑白相間)、任何吸光面
(CMYK色彩方塊)
【RGB色彩空間】(疊加型原色)
洋紅色、黃色、青色為『光的三原色。』會越混越亮。
當三種顏色強度被調至最大並且等亮重疊時,理論上顏色會呈現白色。
例:投影設備、雷射光束
(RGB色彩方塊)
※其實只要是彼此間無法替代的顏色都可稱為某種『原色』。
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在1907年法國魯米爾兄弟所發明的天然彩色相片技術(Autochrome)進入量產時,他們所選定的三原色其實是橙色(Orange)、綠色(Green)、紫色(Violet)
(來源:維基百科原色條目)
※心理原色:指藍黃紅綠加上黑白。塑造了人類的色彩感知系統(即閉上眼睛亦能清楚分辨的色彩),並能讓我們產生不同的感覺與心理作用。
※生理原色:人類能用眼睛細胞感知的色彩原色。
──────
補色
兩種互補顏色互相混合,會形成灰色或黑色(例:青藍色與正紅色),但並排時會呈現出強烈的對比情況。對比隨著兩個顏色彩度增加而增強。
伊登十二色相環中,處於相對位置上的顏色即為互補色。
互補色會強調畫面中的某部分,適合用在漫畫主角身上。但有時過分強調會造成畫面刺眼與不舒服。
※小實驗:如果無法分辨某顏色的補色,凝視它長達數秒鐘,緊接著立刻閉上眼睛。此時所浮現的顏色即為它的補色。(但這個實驗有可能因受到多種強烈色彩刺激而短暫失靈。)
──────
色相
指『色彩的外相』,即人眼在不同長度的光波下所感知的顏色。
例:黑暗中的正紅色看起來接近暗紅色,但打開日光燈(白色)後即恢復原本顏色。
──────
色調、色度(彩度)、明度
色調
一幅作品中有多種顏色,但總體看來終歸會偏向某種顏色。
色度(或稱彩度與飽和度,有些繪畫軟體將兩種數值分開表示)
指某種顏色接近原色的程度。例:正紅色比粉紅色更加接近紅色。
黑白色色度=0。
明度
指顏色的亮度。例如:黃色比藍色明度高。在一幅畫中安排明度不同的色塊能清楚表達作者感情。
亮度
某見物品被光源照射時,人對發光體或反射物體實際感受到的物理量。在多數繪圖軟體中被數值化。有些繪圖軟體的亮度特效不能交換使用。
例:SAI的發光(線性加亮)轉成PSD檔時不能被PHOTOSHOP所讀取。
──────
其他影響顏色的因素
1、結構:某些物體因為結構與形狀問題,會產生出彩虹般的顏色。例如:蝴蝶的翅膀、貝殼表面、孔雀羽毛。有些製造商會用螢光漆達到相同效果。
2、物體在光源下的位置:透光的葉子看起來是嫩綠接近青綠色,但它原本的顏色為墨綠色。
延伸閱讀:維基百科顏色頁面
藝術家
阿爾豐斯‧慕夏
雖然在美術史上極少介紹他,但他成功的商業繪畫作品,使他在任何商業設計類科理論中都佔有一席之地。台灣曾開過他的美術展覽。
或許說到他不一定知道是誰。但他的畫作卻很少人沒有看過。
他世新藝術運動的象徵者之一。
蘇格蘭紅茶圖片
四季連作
星辰連作
慕夏的畫作技巧對往後商標設計、廣告設計、平面設計、漫畫都有極大影響。
包括自然素材邊框(即花草邊框)、象徵性符號植物(著名的百合花與茶花符號即是出自他手)、塔羅牌式邊框、『慕夏文字』、將頭髮與自然素材結合等。延伸閱讀:慕夏(維基百科頁面)、
──────
※參考書籍:
西洋藝術便利貼(許麗雯 著)(不過本書謬誤處頗多)
文藝復興繪畫
美術簡史
漫畫與美術
維基百科各相關條目
網路資料
繪師部落格......族繁不及備載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